從生態思維角度 看課程資源的整合利用 ——以大班主題活動“多變的雨”為例
2021-05-24 16:10 點擊數()
本文來源于2021年《山西教育》(幼教)雜志第4期
文 /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平望幼兒園 沈麗雯
課程資源是指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資源的總和。生態是指自然環境中各種有生命的因素和無生命的因素相互聯系,構成的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系統,生態系統就是關系系統。隨著課程游戲化改革的不斷推進,“資源”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在課程實施中有效整合利用資源,成為了一項重要研究課題。本文以大班主題活動“多變的雨”為例,通過呈現自然、社會、人力等各種資源形成的關系系統,從生態思維的角度出發,對如何在課程實施中有效整合利用資源提出建議。
一、案例呈現
七月的雨,來去匆匆,忽大忽小,尤其是雨滴驟然落下,讓在戶外玩耍的幼兒興奮不已。這一天氣現象已持續多天出現,引起了幼兒的興趣與好奇。
初感受:幼兒在走廊上靠著欄桿,將手和頭伸出去,感受雨滴落在手上和臉上的感覺。后來,幼兒穿上雨鞋、雨衣或撐著雨傘,到戶外感受雨。有的幼兒張開雙手,有的踩著水塘向上向前跳,還有的則在地上快速地奔跑,濺起朵朵水花……
在親身感受之后,我們回到活動室圍繞“雨”進行了談話。談話內容涉及面很廣,從雨所帶來的直觀感受,如濕的、涼的、很大、很小,到根據已有經驗討論下雨伴隨或引發的自然變化,如下雨前后的云、陽光、風會有或明顯或細微的變化,可能會產生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還會有社會變化,如下雨會引起潮濕、發霉,給人們生活帶來不便,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會對房屋、建筑甚至人類造成嚴重危害。
更多信息掃碼訂閱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