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物說理 走出物理學習的困惑
2021-05-21 19:12 點擊數()
本文來源于2021年《山西教育》(教學)雜志第3期
見物說理 走出物理學習的困惑
郜建輝
物理學是一門基礎科學,是自然科學和現代技術發展的基礎。我國中學開設的物理課程,旨在使學生學習并掌握終身發展必備的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發展好奇心、求知欲,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理性思維,能運用相關的物理知識及科學探究方法去解決生活、生產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以便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自身的全面發展。但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反映出由于“勿理”(不思考本質而只看現象)而“不能悟理”或“誤理”(不會思考問題的本質或錯誤理解問題的本質),導致學習物理有如在“霧里”的感覺(學習過程中處于“云里霧里”的混亂狀態)。基于初中物理學科的特點和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引導初中學生走出物理學習的困惑有以下三點建議:
一、給學生一個思想認同,使其從“勿理”到物理
所謂思想認同,是指學生從思想認識上對物理學科有一個科學性的、體系性的、發自內心的認同。初中生在學習物理之初,要從學科特點的高度,在物理教師的引導幫助下,習慣通過現象與情景的表象,思考其內在的本質和規律,真正從“勿理” “誤理”走向物理。
眾所周知,初中生在小學科學課的學習階段,已經對一些物理現象有所接觸。在初中的物理學習過程中,對待相同教學內容,難免會用已有的認知去思考問題,使其陷入學習的困境。例如,在教科版的小學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的第四課《冰融化了》,與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物態變化》的第二節《熔化與凝固》。兩節課都有“冰化了”的問題,如果學生不能從物理的角度認識問題,就很難分清“融化和熔化”的概念內涵。
更多信息掃碼訂閱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