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視 強力推進
——山西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扎實有效
文 本刊記者
2017年11月5日至10日,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山西省申報的25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以下簡稱縣)進行了督導檢查。督導檢查組認為,山西省在經濟轉型升級壓力巨大的條件下,進一步加大統籌推進力度,扎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17年又有25個縣接受國家督導檢查,工作成效顯著。
加強統籌規劃,壓實政府責任
一是統籌規劃,壓實責任。懷仁縣高起點規劃,大力度推進,做到項目優先立項、用地優先落實、投入優先保障。繁峙縣明確部門職責,強化責任落實,嚴格問責機制。五臺縣政府統籌推進風景區管委會所轄學校標準化建設,完善目標管理等工作制度。二是創新機制,強力推進。興縣、曲沃縣人大、政協開展視察調研,集民意、廣思路;縣委、縣政府深入一線,強落實、抓解決。陵川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教科局班子成員包片,股室包鄉(鎮),工作情況一周一匯總、一通報。定襄縣建立了包括縣委書記、縣長在內的151人的均衡QQ群,隨時交流掌握推進事宜。陽高縣、稷山縣成立了政府辦牽頭、政府督查室和政府教育督導室參與的“工作督查組”,促進各項工作快速、高效、優質推進。三是加大投入,強化保障。長子縣、洪洞縣、繁峙縣、長治縣、忻州市忻府區、大同市礦區、襄汾縣近三年分別投入5.5億元、4.5億元、3.6億元、3.4億元、2.6億元、2.3億元、2.2億元用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注重基礎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一是合理優化學校布局。洪洞縣中小學校由273所整合為177所。曲沃縣中小學校由147所整合為49所。寧武縣中小學校由180所整合為27所。襄汾縣撤并了35所中小學,新建了1所縣城小學,解決了襄汾二中集團化辦學問題。二是大力改善辦學條件。近三年,長治縣、長子縣分別新增校舍面積10.2萬、8.8萬平方米,新增學位7200、3960個。大同市礦區、五臺縣、懷仁縣分別新增運動場館面積13.6萬、10.1萬、9.8萬平方米。臨縣、稷山縣、渾源縣分別新增圖書38.6萬、34.4萬、30.4萬冊。侯馬市、汾西縣分別投入4685萬元、4335萬元購置教學儀器。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忻州市忻府區新增教學用電腦6350臺。侯馬市生機比達到10頤1,實現了校校通網絡、班班多媒體、人人有平臺。長治縣、汾西縣義務教育學校和教學點全部接入寬帶網絡。
關注隊伍建設,優化師資配備
一是加強交流補充調結構。長子縣通過交流培養,農村學校優師占全縣比例達67.1%。忻州市忻府區近三年交流教師512人。渾源縣從2014年起每年從縣城學校選派100多名骨干教師到農村學校結對幫助。洪洞縣近三年招聘優秀教師461名,全部充實到農村學校。二是加大培養培訓強素質。繁峙縣、陵川縣、興縣近三年累計培訓教師5546、4618、5769人次。夏縣對薄弱學科教師進行多層次、多形式輪訓。三是面向農村教師提待遇。五臺縣為偏遠學校教師上浮一檔薪級工資。陽高縣、襄汾縣、大同縣、臨縣、神池縣分別為農村及邊遠艱苦地區教師每人每月發放50~500元生活補助。
落實普惠政策,力促教育公平
一是拓展普惠政策。洪洞縣每年拿出500萬元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五類特殊家庭學生進行救助。繁峙縣將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提高到2000元,對孤兒、單親貧困家庭走讀生每人每年給予3000元資助。二是健全關愛體系。陽高縣四大班子領導帶頭每年捐助一個月工資,對特殊貧困學生進行資助。懷仁縣完善了留守學生檔案,開展結對關愛,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神池縣、寧武縣全部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住宿生伙食費。臨縣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優先安排在有食宿條件的公辦學校就讀。三是辦好特教學校。曲沃縣、侯馬市特教學生多次在國際、全國運動會和競賽中獲獎。
規范辦學行為,推進素質教育
一是規范辦學行為。陵川縣、陽高縣、石樓縣充分發揮督學作用,著力解決擇校、亂收費等熱點難點問題。興縣、汾西縣實現陽光招生、均衡編班、均衡配師。二是狠抓素質養成。稷山縣堅持做到“晨誦、午讀、師生每天一頁鋼筆字”。渾源縣初步實現“一校一品牌、一生兩特長”發展目標。定襄縣連續50年舉辦中小學春季田徑運動會。石樓縣強化紅色教育,編寫紅色文化校本教材。三是打造校園文化。懷仁縣全面開展“平安校園、智慧校園、書香校園、陽光校園、特色校園”活動。大同縣廣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學質量
一是深化人事管理體制改革。大同市礦區公開競聘中小學校長,推行校領導班子成員雙向選擇“組閣制”。寧武縣撤消了中心校一級管理機構。二是深化聯盟辦學模式改革。興縣構建了“問題導學”新型教學模式。曲沃縣與省市優質校對接,形成教學協作共同體。大同縣推行城鄉間學校聯盟,實施聯片辦學模式改革。天鎮縣積極開展優質高效示范課例“送課下鄉”。三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長子縣探索形成了“整體推進、研訓引領、分層實施、多元發展”課堂教學改革模式。陵川縣初步形成城鄉教研一體化管理模式。五臺縣扎實開展“三步五環節”教學研究活動。
在肯定了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做法的同時,國家教育督導組對山西省今后的工作提出要求:一是進一步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持續加大教育投入。落實好教育經費法定“三個增長”,優先保障義務教育經費需求,保障國家教育投入相關政策落到實處。經費使用要重點向農村地區、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傾斜。二是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持續改善辦學條件。扎實做好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掃尾攻堅工作,統籌好資源,加大推進力度。三是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持續優化師資結構。始終把校長教師隊伍能力水平提升和師資均衡配置作為工作重點,落實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教師交流輪崗、統一城鄉教師編制、免費師范生、特崗教師”等政策,加大音、體、美、外、信息技術等緊缺學科教師的培養和補充力度,探索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專任教師崗位需求編制。加大鄉村教師待遇傾斜力度,努力保障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要強化教師培訓,尤其要加強農村偏遠小規模學校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提高其使用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能力。四是進一步強化優質均衡意識,持續提高教育質量。樹立并強化優質均衡發展意識,注重內涵發展,啟動部署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統籌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意見》,探索義務教育辦學模式改革、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改革、現代學校管理改革、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切實辦好農村教育,推動全省義務教育向優質均衡發展目標邁進。
責任編輯 潘麗萍
山西教育作者匯 QQ群號:208691992